黄土高原为什么这么苦

本文授权转载自“星球研究所”

(ID:xingqiuyanjiusuo)

关于黄土高原

有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其一

无论有没有去过黄土高原

人们只要一提到它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便会跃然脑海

甚至一贯展现各地正面形象的中学地理教材

也用了较大篇幅强调它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为什么黄土高原会以这种苦难形象示人?

(陕西澄城县破败的古村落,人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原类似于此,摄影师

李杰)

其二

中国四大高原中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人们对其大美风光无不如数家珍

唯有对黄土高原的认知相当单调

似乎遍地只有干旱贫瘠的黄土

然而

贫瘠的黄土却盛产伟大的文学作品

从柳青的《创业史》

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

它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黄土高原为何变成了“精神高原”?

(《平凡的世界》封面,今年正是此书完稿30周年)

要解答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对黄土高原做一次全面剖析

诞生

万年以前

青藏高原已经隆起至相当的高度

可以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

亚洲内陆从此陷入干旱

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

紧接着

强劲的冬季风在沙漠中卷起沙尘暴

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向东推进

在今天甘肃、陕西、山西境内

它遇到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秦岭的阻挡

沙尘颗粒在山脉之侧不断沉降

(橙色箭头为冬季风,制图

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距今万年前

沙尘的沉降变得更加剧烈

不起眼的小小沙粒

居然逐渐在地表上堆积出巨厚的黄土

最厚之处可达余米

它覆盖了地表上的一切

包括黄河的河漫滩

(照片上方土层为黄土堆积,下方砾石众多的土层为古黄河河漫滩,拍摄于甘肃省永靖县,摄影师

仇梦晗)

包括城堡状的丹霞

(兰州天斧沙宫的丹霞,上覆帽状黄土地层,摄影师

张耘)

包括交织的条带状地层

(黄土与古土壤条带,拍摄于宁夏六盘山泾河源,摄影师

仇梦晗)

如果沙尘覆盖之处是面积较大的平坦区域

则形成的黄土堆积也同样宽阔平坦

这种地貌被称为

塬(亦称“原”)

(塬的形成示意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塬

名为董志塬

它长约80千米,宽5-18千米

面积约平方千米

从空中俯瞰

如果不是四周深切的沟谷提醒

我们几乎会把它等同于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甘肃董志塬,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四周为深切的沟谷,平坦的塬上有村庄和农田,摄影师

许兆超)

如果沙尘覆盖之处是波状起伏的丘陵

形成的黄土堆积会呈长条状

这种地貌被称为

墚(音liáng)

(墚的形成示意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注意,墚的形成有多种情况,塬侵蚀切割后也会形成墚)

墚沿着原来丘陵的走向延伸

长度可达数千米到数十千米

(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的一处墚,摄影师

王宏宾)

如果沙尘覆盖之处为孤立的小山尖

黄土堆积会呈现圆锥形

即为峁(音mǎo)

(峁的形成示意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注意,峁的形成有多种情况,墚侵蚀切割后也会形成峁)

峁的面积较小

四周以一定坡度向下倾斜

(陕北吴起县白豹乡境内的峁,摄影师

许兆超)

无数的塬、墚、峁相连成片

黄土高原便诞生了

这是一个被太行山、秦岭、古长城所围合的区域

横跨青、甘、宁、陕、晋、豫、内蒙古7省区

总面积高达42万平方千米

它集中了地球上70%的黄土

是世界上最大、最厚、最连续的黄土覆盖区

(黄土高原范围示意图,依据

尤联元等著《中国地貌》,制图

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高原那样“坚固”

沙尘堆积的土体疏松

遇水便会崩解

流经高原的数百条河流

立即展开强大的侵蚀攻势

位于甘肃庆阳的蒲河将两岸山体剥蚀殆尽

冲刷出了宽达-米的河谷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

陈明)

更为凶猛的陕西无定河长达千米

水量不及渭河1/6

输沙量却几乎与之相当

在无定河的许多河段

河水肆意横流、行无定所

切出了相当于河面数十倍的宽阔河道

无定河因此得名

(陕西横山县波罗古堡附近的无定河,摄影师

高江峰)

这些河流大多携带着泥沙汇入黄河

使得黄河形成“一石水、六斗泥”的奇观

(黄河在晋陕交界形成的5个S形大转弯,摄影师

许兆超)

泥浆般的河水

狂怒咆哮、泥沙俱下

就连壶口瀑布的岩石河床也无法抵挡

河床至今仍以每年1米左右的速度向后崩塌

如果崩塌之势不能止歇

若干年后壶口瀑布必将荡然无存

(壶口瀑布后移的速度有不同数据:据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的推算,从公元年至年,每年后退5.1米;公元年至现代,每年后退3.3米;摄影师

王晋阳)

河流之外

暴雨的侵蚀更加严重

黄土高原虽然降水不多

但却是暴雨频发

它年降水量的45-75%全集中于夏季

往往一场降雨就等于一个月的降水量

倾泻的降雨形成雨洪

土体来不及吸纳水分,就被冲毁

(黄土塬的流水侵蚀示意,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大量沟谷开始形成

其中长度大于米的沟谷

不少于万条

(黄土高原上的一处沟谷和觅食的羊群,摄影师

王牧)

侵蚀、侵蚀、侵蚀

分割、分割、分割

42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

变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甘肃皋兰县黄土地貌,摄影师

何旭龙)

人类

大约万年前

黄土高原上出现了早期人类

公元前0年-公元前0年前

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基本遍布高原

黄土之上发展出的仰韶文化

可谓当时华夏大地上的“经济文化中心”

其遗址点众多、农业发达

远远超过其他文化

(绿线内为仰韶文化分布,基本与黄土高原重叠,制图

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究其原因

是因为当时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比今天要宜居得多

山地中分布着广袤的森林

塬墚峁上则是丰美的草原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

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高达53%

《诗经》中描写道

(《诗经·小雅·鹿鸣》,描绘的是黄土高原的草原风光;森林覆盖率据史念海先生的推算,有争议)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人类在黄土高原上放牧垦殖

森林与草原逐渐变为农田

(航拍陕西咸阳宝鸡一带,摄影师

李杰)

村落

(陕西省绥德县贺家石村党氏庄园,摄影师

刘江)

自秦汉以来

强盛的农耕王朝开始在中国反复出现

几乎每一轮农耕王朝的兴起

就会带动一轮黄土高原植被的大破坏

秦代蒙恬“将三十万众”北修长城、屯田开荒

森林覆盖率降至42%

唐宋时期营建宫室、城市

大规模采伐黄土高原上的木材

森林覆盖率再降至32%

(《全唐文》卷)

“广长几千里,皆流沙”

(甘肃靖远县北滩乡的黄土地貌,当地人称为香山,摄影师

生晖)

明代在黄土高原北部修筑长城

并发动军民屯垦

此后长城沿线再也找不到成片的森林

许多地方甚至失去自给能力

(明代许纶《九边总论》)

“四望黄沙,不产五谷,不通货贿,一切草粮仰给腹里矣”

(山西黄龙池村附近的明代长城墩台航拍,摄影师

王牧)

清代推行奖励垦荒制度

森林覆盖率降到历史极值

4%

有的地方甚至到了无水无柴的地步

(《延绥镇志》)

“城中无泉,山中无薪,颇有水火不足之虑”

森林植被大量消失

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原有的沟谷不断加宽加长

新的沟谷也不断涌现

(俯瞰陇原大地的沟谷与田地,摄影师

陈尚志)

大塬萎缩成了小塬

(陕北延长县的塬,摄影师

许兆超)

小塬萎缩成了墚、峁

(延安安塞区,摄影师

许兆超)

高原上的人类

即将面临生存危机

(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及上空的飞机,摄影师

李杰)

苦难

苦难的记忆

开始在一代代人中不断上演

例如行路之苦

水土流失愈发严重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看似距离不远的地方

却极可能上下翻越多次

导致人们的交流非常困难

(黄土高原上的路,摄影师

许兆超)

这一点在陕北民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名《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曾用于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片尾曲《神仙挡不住人想人》,演唱贺国丰)

“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

瞭的见那村村呦瞭不见个人

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林”

时至今日

对外交通状况虽然大幅提升

但在土质松散的黄土高原上修路

也并非易事

(拍摄于山西省榆社县双峰水库,太焦铁路通勤车,摄影师

张晏铭)

行路难

平整田地就更难了

这里粮食亩产极低

人们必须尽量多开垦土地

以求更多收成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拍摄于甘肃庆阳西峰,上方为梯田,顶部如同一个脚印,摄影师

陈明)

耕地遍布墚上峁顶

(俯瞰陇原大地,摄影师

陈尚志;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梯田开垦更多是在技术进步后的现代时期)

结果开垦越多

环境越是恶化

光山秃岭也就越多

产量仍是无法保证

如此恶性循环

使得人们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

这是温饱之苦

(陕北窑洞,摄影师

赵鹏飞)

还有长期的战争之苦

黄土高原地处农牧交错地带

长城内外皆是征战的焦点

黄土高原生灵涂炭

如同无定河边那首千古名句所描绘的

(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四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即使硝烟散去

高原上耸立的残垣断壁

依然在提醒人们当年的战争记忆

(无定河南岸明代长城的一部分,名为波罗古堡,摄影师

高江峰)

还有灾害之苦

生态环境恶化之后

风灾、旱灾、蝗灾频繁发生

公元7世纪-20世纪前半叶

有记载的大旱灾就达次

平均每6年发生一次

(干旱的黄土墚,甘肃皋兰县,摄影师

何旭龙)

地震也频繁发生

自公元年到现在

中国大陆发生过17次8级以上地震

其中6次发生在黄土高原

小型的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

更是每天都在发生

死于灾难者不可计数

(青海黄土高原的喇家遗址母子尸骸,距今约0年前,一场地震或是洪水突然摧毁了房屋,屋内的母亲双膝跪地,胳膊搂着孩子,头向上仰,似乎在诘问上天,摄影师

仇梦晗)

如此众多、频繁的苦难持续千年

从秦汉到明清

状况愈发恶化

清代官员曾在奏疏中写到

(延为延州,即延安)

“天下之民莫穷于延”

凭借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历

黄土高原终于一跃成为了

中国最“苦难”的高原

20世纪上半叶

累积的苦难在黄土地上爆发

最苦难的地方变成了革命的策源地

(延安枣园,年至年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摄影师

李文博)

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也开始从苦难中反思、吸取养分

(语出自著名作家柳青,代表作《创业史》)

“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代的”

从苦难中发源的笔墨

几乎成了中国当代最动人、最深刻的思考

苦难的黄土高原

连续产出多部史诗般的作品

今天

对苦难的回忆仍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继续

但苦难本身已经渐行渐远

黄土高原上的工业化进程

让人们不再困守于墚墚峁峁

(塬上的长庆油田,摄影师

许兆超)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行动

已经广泛实施

(延安市延川县的座山头布满了人工挖掘的育林坑,下雨时用于聚水,防止水土流失,来年在坑内种树育林,由于形似鱼鳞片,故也叫"鱼鳞坑",这是黄土高原常见的保持墒情、植树造林的方法;摄影师

许兆超)

黄土高原

正在迎来赢来一个绿色新生

(会宁梯田,摄影师

生晖)

而人们也逐渐意识到

黄土高原不仅仅是黄土

它还拥有诸多其他类型的丰富地貌

例如大同土林

(大同土林,摄影师

吕凤霄)

黄河石林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黄河石林国际万人马拉松赛,摄影师

生晖)

永靖刘家峡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洮河与黄河交汇处,摄影师

慧霞)

苦水丹霞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永登县苦水丹霞,摄影师

杨文忠)

雨岔峡谷

(甘泉雨岔峡谷,摄影师

高江峰)

靖边波浪谷

(波浪谷,摄影师

李一鸣)

以及众多的古村落

(拥有多年历史的山西省盂县大汖村,“汖”方言音chǎng,摄影师

杨宝喜)

这才是日益向好的黄土高原

我们铭记它的苦难

也感慨它的伟大

(河南三门峡附近黄土高原地貌,远处为三门峡市区与黄河,摄影师

王钰权)

P.S:感谢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对本文照片征集的大力支持

P.P.S.主要参考文献:尤联元等《中国地貌》、刘东生/丁梦麟《黄土高原·农业起源·水土保持》、刘东生《黄土与环境》、郭正堂/侯甬坚《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史念海《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

P.P.P.S.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地理、地质、城市规划、天文、历史、考古、生物、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视频编辑、原画师、手绘师、设计师、产品经理、商务策划等,详情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liangzx.com/llsxc/3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