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晋商闯天下记文水县青高村农民李忠在

儿童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8.html

35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文水下曲镇青高村农民最早开始骑着自行车到太原做杂粮小买卖,在新时期文水农民创业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沿街窜巷的叫卖声中,他们当中第一批万元户诞生了。渐渐地,粮油经销生意成为首选的谋生和发展方式,亲戚朋友们纷纷加入到这个行业中。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这个行列。其中李忠就是青高村走出去的新型农民之一。

(一)

  二十世纪60年代的第二个年头,是文水县下曲镇青高村李氏家族的大喜之年。这一年,排行老三的李忠降生到一个新的世界,他上面有两个姐姐,作为李家后人的第一个男丁,可不就是那个时候农村的一件喜事?或许因为如此,婴儿的啼声特别响亮,似乎向家族宣告:我是男娃,我要照顾好爹妈,照顾好我这个家!那时还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李忠后来又有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然而,一个事实不能掩饰:文水农村穷,青高村穷,李家更穷。由于孩子多,合作化时期分得的粮食有限,全家人的肚子几乎没有饱过,想吃饱真是一种奢望。

  与李忠近距离接触,从瘦精瘦精的个头似乎还能觉察到当年的营养不良。“那时候,什么白面,大米,连见都没见过,更不用说尝上一口了。”他说着,深邃的目光移向了遥远的地方,抑或就是那时的渴望,让他与后来的粮食生意,与大米加工,在潜意识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岁那年,李忠早于同龄人踏进了学校,头脑灵活的他注重从书本上学,更注重从实际上汲取知识。有外出的村里人回家,他总要偷偷的听人家谈论外面的世界。暑假割羊草,他肯定不跟在别人屁股后收拾“残局”,总要自己另找一片草地,“别人去的地方咱不去,绕过去才机会更多。”李忠回忆道。累了躺在草地上,嘴里嚼一颗青草,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空,振翅飞翔的燕子,叽叽喳喳的麻雀和舒卷自如的白云,常常搅动着他幼小的心灵……

  年,命运对这个穷家格外有偏见,父亲被查出咳嗽的疾病,接着,大姐和三妹也被查处类似的病,现在人们常说“看病难看病贵”,那时可的确是“难得要命”,缺医少药更缺钱!父亲是不能再干苦累活儿了,这么大的一个家只能交给母亲来打理,这个普通的女人和天下所有普通的农村女人一样,面对现状,耸耸柔韧的肩膀,接起了担子,也和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呵护着孩子们,再苦也要把孩子拉扯成人。每每谈到母亲,李忠的嗓子便发出沙哑,这一点,也许我的感受更深。我们家七个孩子,当年父亲多病,若不是母亲的节俭和韧劲,这个家是断然支撑不住的。李忠说:“后来我挣钱了,在青高村第一家修了线浇混凝土新房,第一位入住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老人家真不容易呀……”

  家庭命运的斗转,使穷人家的孩子成长得更快。李忠和二姐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生产大队安排的活儿,俩人自告奋勇地抢着干,有时比大人还干得出色,就是为多挣几个工分,多换得二斤高梁。李忠说着便开始停顿,这停顿其实用符号表示就是省略号,我知道,省略号的背后是几天几夜讲不完的故事。

  17岁那年,父亲悄悄地走了,走到了没有病痛,没有饥饿的极乐世界,但那连高梁面都吃不上的岁月,李忠他们只能简单安葬了父亲。而就是那时,他已经具备了一个男子汉的特质——敢想敢干敢闯荡。

  安徽小岗村几位不安分的农民给全中国的农民带了个头,青高村对于上级的指示精神也许领会得比一般村更透彻。穷则思变,迫于生计,嗅到了社会大变革气息的青高农民开始躁动不安了,壮年劳力不约而同地把眼光瞄向了粮食。他们冒着“坐学习班”的风险,偷偷地做起了粮食买卖,说来也怪,进学习班的人越多青高村加入倒卖粮食的人也反而越来越多。其中最让李忠佩服的就是“瑞城斗威大铁则”,瑞城、斗威、大铁则何许人也?就是村里的三位壮年农民,我们无从了解他们当年的经历,但李忠说:“能让我佩服的人不多,他们就是我佩服的人。”能让他所佩服的人可想而知,在青高村定是响当当的人物。在众多能人影响下,李忠开始走上了从事粮食买卖的生意之路,这一走便是近40年。

(二)

  粮食的统购时代在改革春风吹拂下一步步结束了。交足集体的,留下自己的,农民有了种粮的积极性,土地上的生产力解放了,粮食自由买卖也开始了。文水——平遥——文水——太原,这是李忠第一次走的生意路。那次,东家借,西家凑,亲戚帮忙,朋友挪用,好不容易凑足了十元钱,这就算是本钱了。从家里天不亮就出发,到平遥买上小米,一天顶多收购三十斤小米,再回来到太原卖,几百里的路,靠的仅仅是一辆自行车。还好,一天一个来回,能挣一角多钱,自带些干粮就是一天的饭,哪舍得花一分钱。一个月下来,净挣三四元就很满足了,这是年的事了。

  到年,文水青高人在太原下元一代骡马大店已经站稳了脚跟,每月可以拿到一张“大团结”(10元)了,可别小瞧这10元,10元可以全家人吃上一个多月的饱饭。李忠就是这样人群中的一个。这时,以小米为源头,从文水收上小米到太原晋祠换成大米,然后串宿舍卖给当地工人,这样来回捣腾,从中挣取差价。在访谈中,我已经想象不到那时的折腾了,“穷折腾”此时意义依然超越了口语的表意。忽然想起了小品《换大米》来:推着自行车,车后放个大布袋,吆喝:换大米换大米换大米呀……诙谐的演员身后,我分明看清文水农民的影子,其中李忠的影子是那么清晰……

  自行车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那是小巧轻便的出行工具。但在八十年代初,它却是农民做小买卖跑运输的首选工具。那时是加重自行车,两个牢固的轮子像柱子一样把车架,龙头,后座,都撑了起来,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硬硬朗朗的整体。李忠回忆:“那时卖米的队伍有三十多人,人人骑自行车,我骑车的技巧是最好的,带的粮食最多,一次能带四百多斤,我比别人多了个心眼,将自行车的普通辐条改成粗辐条,为的就是多带一些,待到爬坡时才美呢,用肩脯扛住车坐,一只手扶住车把,一只手推着米袋,想想这四百多斤很快换成钱,劲儿呼呼呼地便上来了。有一回,车上带的东西多,刚到太原尖草坪的市场,精神就放松了,按不住车把竟连人带车翻了。这倒不要紧,要紧的是把旁边的一辆自行车砸成了油麻花。”李忠说得很轻松,整个屋里都弥漫着惬意。付出艰辛后的收获只有那从文水到太原来回里的路途感受最深……

  年,李忠挣了多元,那个美呀,用现在更浅显易懂的理解就是:娶了老婆成了家。当地有句俗话,婆姨是人家,于是,李忠的干劲更大了,买卖也大了起来。

  年从河南往回发大米,一个人几天几夜呆在郑州。那时候没有什么大车,流通困难。常见的就是靠解放车和东风卡车往回捎货。一听说是有车回太原,就在路口上等。据回忆,当时的七个道口怎么拐弯都了然于胸。他整夜不敢睡觉,只要看到有车从哪个方向拐了弯,拼了命也要追着看个究竟,有时测着车辙找车还真能找到。回太原时在车上更不能睡着,否则会丢货。有一次,实在累得不行了,就迷糊了会儿,谁知醒来时,就在自己睡的地方出现了豁口,几袋米被人偷了!娘子关外,朔风劲吹,李忠打起精神,摆好大米,睡意早就随边关的风尘远上九霄了。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管是从宁夏,还是从安徽,就是坐车四天四夜都不敢合眼。当年,文水县开了一次“发财大会”,表彰了一批万元户,其中就有青高村。看着受表彰披红戴彩,满面春光,李忠没有多少羡慕,他更多的是佩服,佩服这些人的智慧和胆量。他很低调,是个不愿出头露面的人。其实,他的收入如果以一万元为标准,足够两个“万元户”了。

  也许,福祸相倚、乐极生悲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能得到诠释。年前半年,买卖出奇得好,一个月能挣普通人一年的工资。然而,就在那时,三妹走了;不久,大姐也走了;紧接着,二姐也走了……想到三妹的乖,想到大姐的爱,特别是想到当年和自己一道成为家中主劳力的二姐,这个多年走南闯北的小伙子再也忍不住了,他抱着头“哇哇哇”大哭了起来,悲泪飞溅,嚎声四震,旷野里静得出奇,天上的星星也陪着落泪,偶尔还传来捶打前胸的通通声,苍天呐,老天爷呀……

  讲诉这件事的时候,李忠的眼角湿润了,听着听着,我的眼睛也湿润了。那年,我的母亲,父亲,岳父,相继查出来癌症,治疗无效后,岳父先走了,四天后,父亲走了,三个月后,母亲也走了,百日之余痛失三位亲人,再硬的汉子也难以扛住……雨纷纷,泪纷纷,千思万念想亲人,什么金钱,地位,黄金屋,颜如玉,在我这里没有丝毫的意义,只觉得慵懒就是世上最好的享受。李忠此时的心情我懂得。

  打击太大了,信心全无。那一年是年,他手头已有三万多元,从新疆听闻噩耗回乡探亲的大伯看到由一元,五元,十元(那是没有五十元和一百元)堆成的一大堆钱,感慨地说:“我一辈子挣公家的钱也没有挣过这么多,你小子真有两下子……”,大伯带着小弟回新疆了,那些日子,李忠心里空荡荡的,看着那一堆最大面值十元的钱,他只有一声声的叹气。就是那段时间他落下了毛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三)

  在李忠心目中,李嘉诚一直是偶像。有积极心态的人,从来不会失去生活的乐趣,迎难而上,终成正果。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积极心态的“超人。”是的,不能再沉沦了,该振作起来了。有时候,别人异样的目光会变成一缕正能量刺痛心扉。在下曲村庙会的宴席上,一位亲朋随便几句调侃刺激了李忠的自尊。当时,他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妻子曹玉香。妻子是位传统的女性,是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即使跟着丈夫讨吃要饭也不离不弃”的女人。“他跟上我受罪了,里里外外一个人,拉扯4个孩子长大。当时就想要为老婆儿女活出个男人样”,就这样他心一横,脚一跺,跑到阳泉重抄旧业,干起了粮食生意。浪子回头金不换,何况他并不是“浪子”!振作起来后的他,由小打小闹直接做起了批发业务。而且和别人不一样,他带上妻子和孩子一起外出,不能让妻子当”留守妇女”,让孩子当“留守儿童”,“苦乐欢笑一家人在一起,这是男人对家的责任。”说出“责任”二字时,李忠语气很重。

  “做生意要讲信誉,这是招牌,我绝对不哄人,我的朋友不多,但真心,一个地方交一个朋友什么事都能办成。”李忠交友的经历很是耐人寻味。他常年跑安徽,跑黑龙江,跑上海,特别是江苏省,百分之八十的县市跑了个遍。近十年时间,颠簸在漫漫长途中,其间的酸楚和苦辣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但这些辛苦却铸就了他“大商人”的心态:始终凝视着全国粮食商业,尤其是大米市场的大格局,不允许自己在北南大市场上有疏忽,不管是南市北市,只要与大米批发有关系,都要把视野放开得更宽些,把目光拉得更敏锐,争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随机应变”抑或说,把“天时地利人和”书写得更丰富,更多彩。那是一个走向成功的商人必备的豁达,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一位盲艺人宣传时的一句唱词——扯块天上的白云擦擦汗,就着火热的太阳抽袋烟,咱就是要在外边的世界闯一闯…

  于是,视野开阔后的李忠把目光转向了山西省城太原,把批发业务转向开办工厂实体。年后,在黑龙江鹤岗发大米,让他看到了开米厂利润更大,发展更快。他的预见进一步变成事实。年,东北稻子全面丰收。山西省作为粮食的储备基地,潜力很大。他下了决心,到太原与人合伙开米厂,为的就是学技术,了解设备,积累经验。说是合伙,但实际上他付出的更多,主动管人管账管设备,亲自上手操作机器,几个月不回家。在阳泉的妻子不放心,派女儿到厂里看看究竟。那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工厂附近远处的山峦上雾霭迷茫。细雨裹挟着淡淡的阴寒的气息,从山野、沟谷一阵一阵扫过。当女儿迈进门槛的那一刻,被父亲居住的地方惊呆了:这是一间简易的住房,屋地上摆了两张桌子,桌上堆叠着工具之类的东西。雨滴敲打着屋顶,发出嘭嘭的声响,又从缝隙中滴滴答答地漏下来。还算平整的地面上,早已漫过来一层薄薄的雨水,人走在上面,啪嗒啪嗒地响。此时,女儿的心都凉了……

  妻子带着孩子来太原了,尽管在太原呆的时间不算长,但收获不小,他了解了搞实业的基本门路,为后一步到京城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

2年6月,北京。夏日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空,树木花草都显得无精打采,然而骨子里却显露出热烈和旺盛,让人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涌动,李忠多年的夙愿实现了,那就是来京城发展,把妻子儿女接到北京,让一家人都沾沾古都皇城的气息。

  李忠的文水人在北京开办米厂的第一人。办厂基本一切顺利,李忠感到在这里发展必须要正规。他继续发扬多年来诚信的品格,赢得了合作者的支持。一次,天津粮库拍卖粮食,有粮库的朋友打电话,让他参与竞拍,也是帮个忙,李忠当即表示:如果要的人多,就给自己少留一些,如果没人要,就全部留给自己,“朋友在困难时期,该帮就一定要帮到底。”那一次,他帮了朋友一个大忙,自己却赔了五十万元,不过,这在他的商业底线内,影响不大。“关键时刻,咱要考虑别人,不能老盯着利润,朋友以前帮过咱,咱要有感恩之心,要懂得情义比金钱有时候更宝贵,这辈子我绝对不害一个人,不能让帮助我的朋友吃亏。信誉就是良心,不能把信誉丢掉,不能输掉良心。”李忠说这话时很坦然,底气很足。此后,一旦这里的粮库拍粮,李忠不必到现场,只去个电话沟通一下,几万吨粮食就送到家了,从来没有担心过断货,“在北京我的米厂是较早上抛光机的,当时在一块会开米厂的光河北人就有三四十家,我要用自己的特色参与竞争,我们这是正规粮企,在北京粮食网中一查便知,在北京真正闹粮食的文水人,特别是闹大米的文水人,谁也比不上咱。”文水人爱“跌实的”,这个“闹”字的真正含义,可能只有文水人才明白。

  不管是在东北郊、在南华园,还是在后来的顺义区,李忠闹大米“闹”得都顺风顺水。年9月,在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他的公司——北京呈祥天雅粮油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入网,一家占地面积平方米,生产技术设备一流,日处理稻谷能力吨的绿色环保现代粮食加工企业风风光光地伫立在北京,当年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发的市场准入证书--“QS”许可证,次年7月通过了《GB/T_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然而不顺的事却发生在一夜之间。他冒险做期货,在瞬间赔得缓不过气来,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差点儿毁于一念之差的“赌”注上。那些日子,他不敢告老婆,不能正视孩子,不愿面对朋友,他甚至想到一个不愿说出嘴的字。于是,悄悄地出门,咨询人生保险,给自己多买几份保险单。有时一个人站在铁路桥上,望着风驰电掣般的火车呼呼驶过,那个念头便隐隐出现,太可怕了!闯荡市场三十年,没有像现在这样失落过,伤心过,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眼前一片灰蒙蒙。

  就在那个时候,传来了一个朋友的噩耗,因为做期货失败,朋友留下遗书走了,谁也不清楚他去哪儿了,而找不见丈夫的妻子和见不到父亲的孩子,喝农药做了傻事,给亲友留下了永恒的纪念……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一声声震醒了灰心的李忠:“我不能这样做,我还要听老婆唱歌,我还要为孩子们撑起后续发展的一片天,特别是老婆,跟上我吃尽了苦受尽了罪,我不能听不到她在唱歌……我还要做为亲朋好友好多事。”后来,我才知道,老婆哪会唱歌,李忠把老婆爱唠叨当成了唱歌,能把唠叨当成歌的人,那是懂得了一种享受,享受夫妻间的恩情,享受家庭的温馨,更享受到人生的一份豁达和责任。李忠是义气之人、性情中人,大姐家儿子、二姐家儿子,年幼失去母亲,是他这个当舅舅的一手操办给外甥成家立业。青高村的老邻居张栓儿家境困难,孩子争气学习成绩好,他为张栓儿家从米面、烧煤、孩子学费等多方面给予接济,坚持了10多年……

李忠挺过来后,他对朋友家人的第一句忠告就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心里承受能力,千万别去炒期货,虚拟的东西不是对谁都可靠,只有搞实体保险系数才高。他告诉孩子们:遇到刀山要摆平,遇到火海要扑灭,要把刀山火海修成高速公路。这时,李忠的眼光放得更远了,他有听广播的嗜好,在广播里可以得到许多东西,特别是得知“一带一路”的政策时,第一个念头就是向新疆发展,寻找更多的商机。李忠说:人要有幻想,幻想可以变成梦想,梦想可以化为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努力的目标。“一带一路”,多少商人梦寐以求,我从李忠身上看到了许多文水人的执着,看到了风靡华夏的晋商的坚韧,也似乎听到了乔致庸当年那振聋发聩的吼声:走——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liangzx.com/llsxw/59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